这几天,阿里PK工商总局的事几乎尽人皆知,已然成为国际新闻了,阿里因为此事,两天跌去一个京东,国际市场的大小股民天天都在追踪此事的最新进展,所以,就恕我我不再啰嗦事情的原委,PR号昨天也专门转载了一篇文章《第一公关大战:阿里PK工商总局》,如果亲还不明就里,就请查下历史记录吧。
但事情的实质是——
工商总局从淘宝抽了51件样本,正品率为37%,中关村商城抽检1件,正品率就为0,而聚美优品抽检了3件,运气好,正品率就是100%。
作为我泱泱大国的工商总局,在这样的样本量前提下,就作出这样的结论,说得轻是业务能力太弱,缺乏基本的统计常识——可是代表俺天朝的总局,说出去,老外也会笑话,大国的总局执法就是这样的水平?俺们作为中国人也会觉得脸上无光。说得重就是草菅人命——淘宝的正品率最低,大家别去淘宝购物,可知百万淘宝卖家中守法经营的商户,本来经营就是战战兢兢,呕心沥血,一天经营16个小时以上,几乎全年无休,承载着年轻人厚重梦想甚至全家生计的店铺,因为这样的结论,本来微薄的流量更加雪上加霜,本来微利的商品忽然徒增数笔无理由退款……
打假,打击非正品的销售,本来就是个社会问题,需要政府、平台、商户、消费者等方方面面综合整治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发布几个数字,关几个店,封一段时间平台责令整改就可以解决的,简单粗暴的发布和关停只能反映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的低下和无能。以往的中国企业,面临这样的问题,只能忍气吞声。同样,如果有媒体抓你这样的小辫子,企业也必须忍气吞声。久而久之,在中国企业的公关操作中,逐渐形成了两条铁律——媒体和政府都不能惹,更不能得罪。
但在1月29日出现淘宝小二PK工商总局官员的新闻出来之后,我就写了一条朋友圈消息:
1、公关不能得罪媒体。
2,公关更不能得罪政府。第一条,阿里公关已经破了,第二条,正在破。。。无论胜负,阿里公关其实已经为中国企业公关发展了新的高度,当之无愧为中国公关第一天团。相比JD还在玩创意抢热点的层面 1月30日,苏宁忽然发布了所谓的正品广告 做公关的,需要有速度,显然,苏宁公关的这个“速度”抓的很好,阿里是电商老大,我是电商小弟,老大出问题了,小弟盯着老大的痛点,穷追猛打,
一来以己之长克敌之短,兵法妙也。
二来,就算老大肌肉强劲,我伤他不得,
但“王朔骂鲁迅”这招屡试不爽,我挑老大上位,也博得了眼球,赢得了关注嘛
苏宁这套公关战术,在去年双十一已经尝过甜头,所谓“双十一打脸”公关,还曾经被某媒体评为十大经典公关之一。
阿里大战工商总局,而且事关淘宝正品率低,这是宣传我大苏宁正品率高的大好时机啊,于是苏宁这次速度公关如法炮制,看似热闹,占尽便宜。但可惜历史不是简单的相似,刻舟求剑的方式就能做好公关,也不会让公关狗这个职业,“甜”到哀伤了。
1月31日凌晨传出消息——
央视首先播出这则消息: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——今天,双方进行深入交谈,将共同探索管理模式,促进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。马云表示,阿里公司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,加大资金、技术等投入,加强原有专业打假团队,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,与执法部门共同联手,切实有效解决现实问题。
显然,这个事本质的逻辑是:工商总局低水平执法伤及电商行业(阿里是老大,当然会伤得最深)——阿里公关打破公关潜规则,仗义挑战官员(维护阿里利益的同时维护了行业利益)——其他电商皆明白选择缄默(阿里是老大,伤得也最深,他去挑头应该啊;马云路子硬,万一赢了呢?毕竟对抗的是政府,要是输了,咱们不说话,总局也不会怪咱们哈)——苏宁小弟跳出来补刀(哈哈,总局批评阿里,好机会啊,上次老子双十一打脸公关,尝到甜头。这次政府说他正品率低,那我继续“王朔骂鲁迅”上位一把,嘿嘿)
(责任编辑:admin)
版权声明: 京派传媒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公关,危机公关的公司,公司有十多年的网络公关经验,在网络公关和危机公关处理有一套独家先进全新一站式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