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在常态预警机制方面,建立多层次、全方位、全屏全网全时段全天候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、采集和报告机制。
比如,建立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舆情监测制度,建立“人工+技术”的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,建立重点对象、重点舆区、重点领域不间断重点巡查制度等。
2、预警机制方面,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监测机制。
比如,在发布重大政策,启动重大工程,开展重大活动前,充分考虑可能爆发舆情的各种风险,充分评估,做足预案,制定舆情处理操作手册。针对突发事件,建立第一时间发现、第一时间报告的机制,为突发舆情事件处置赢得宝贵时间。同时,制定舆情预警标准,设定“红橙黄蓝绿”等不同等级的预警办法。
3、制定网络舆情甄别研判工作机制,对网络舆情真伪进行甄别,对影响因素、来源进行分类和定向,增强舆情预警的及时性和可靠性。
一、精心精准策划。做好精准的议题设置,主动发布相关信息,对策划进行精准解读,针对舆论变动,适时对议题进行有效调整,从而提升舆论引导针对性。
二、充分准备有效回应。准备内容必须包含:媒体关切的焦点,正面引导的清单,必要的支持材料,包含图片、图表等。
三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。主要是与媒体打交道中的重要原则和环节,重点放在如何让媒体感兴趣并报道、如何确保安全不说错话、如何形成一盘棋不矛盾。
一、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,针对民众所关心的问题,充分把握“时度效”,予以权威回应。
二、健全舆情引导机制,畅通舆情表达渠道,打造不同层面、不同影响的发声阵地,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制度,有效引导舆情。
三、建立突发舆情快速决策机制,结合实际,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、类型、规模,科学设计应急处置工作预案,设定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的条件,抓住处置最佳时机,建立职责明确、组织有力、运行灵活、统一高效的应急处置指挥机制,实现突发事件靠前指挥、果断决策、第一时间处置,即迅捷、依法、适度、高效处置。
四、建立和规范媒体接待工作机制,制定接待方案,规范接待人员、接待方式、接待流程等,同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。
五、建立评论工作机制,通过传统媒体、新兴媒体,立体正面发声,澄清事实,借力第三方等进行评论引导。
六、建立管控机制,针对有害信息,采取果断措施,进行有效调控。
七、健全分类处置机制。针对网络舆情多发频发,分清轻重缓急、分类有效处置。根据发布载体、传播速度、网评数量、舆论反响等指标,将舆情信息分为不同等级,制定标准清晰、流程规范、授权到位的差异化处置方案。
一、高度重视舆情处理工作。
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,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,履行好“一岗双责”,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;
二、加强源头防控。
要严格依法行政、依法依政策办事,切实改进工作作风,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;
三、认真摸排分析研判。
对当前的重大项目决策,历史遗留的疑难复杂问题,突发性事件等要做到心中有数、定期摸排、分析研判;
四、积极有效地应对。
要具备一定舆情处理能力,及时弄清楚情况,依法依政策处理问题,及时整改补救已发生的问题,掌握“说话”技巧,做到反应快,态度真、权威发布、坦诚表达、用心说话、发声实,确保舆情可管可控;
五、充实宣传队伍。
配齐宣传专干,配强宣传力量,加大工作力度,强化工作举措,积极争取“一把手”重视支持,加强学习培训,推动工作落实;
六、加强沟通。
沟通是最大的艺术。在互联网时代,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,妥善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,加强对媒体的了解、服务和引导,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媒体的作用,学会在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版权声明: 京派传媒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公关,危机公关的公司,公司有十多年的网络公关经验,在网络公关和危机公关处理有一套独家先进全新一站式解决方案。